手机版

主站 [切换]

首页 新闻 正文
小米汽车直播间遭网暴围攻,订单从溢价2万到跌至2000
行业动态 2025-10-16 14:36:00 5573浏览 编辑:51qc

收藏

分享

0

5573

一辆辆等待转手的小米汽车订单,在虚拟市场上无声排队,曾经一单难求的狂热已褪去,只剩下冰冷的数字和亏损的定金。

 

“两个月前加价1万抢着要,现在降价3000都没人接。”一位车商面对小米汽车转单市场的冷清,无奈地说道。就在数月前,小米YU7刚上市时创造了“3分钟大定20万台,18小时锁单24万台”的行业奇迹。

 

IMG_256

 

巨大的市场需求与漫长的交付周期形成了套利空间,当时二手平台上转单加价高达3000至10000元,甚至出现过2万元的天价转单。

 

然而如今,小米SU7订单回收价已跌至1500元,YU7订单也仅有2000-3000元。早期支付5000元订金的车主转手就要亏损3000元左右。

 

IMG_256

 

一、转单市场冰火两重天

 

曾几何时,小米汽车订单还是一票难求的“硬通货”。

 

在六月的YU7上市狂欢中,巨大的市场需求与漫长的交付周期形成了套利空间。

 

黄牛们嗅到了商机,消费者们趋之若鹜,转单价格水涨船高。

 

“当初很多人都是跟风下单,现在抛售订单的人太多,而接盘的人太少,我们只能压价收购。”一位车商直言不讳地道出了市场转变的核心。

 

行情的转折点发生在九月,小米汽车的网上风评急转直下,转让订单的人开始大量增多。

 

特别是成都车祸事件之后,前来问价的车主更是络绎不绝,市场供需关系彻底失衡,转单价格也随之大幅下跌。

 

在社交媒体上,大量下单的小米车主寻求订单转让,部分车主欲以原价转出,但几乎无人问津。

 

有车商表示,如今即便是2000元的回收价,也需要一定时间去找买家,原价转让更是难上加难。

 

27e50357d59de45966b4de98729c907


二、成都车祸引发舆论海啸

 

转单市场遇冷的背后,是一场突如其来的舆论风暴。

 

10月13日凌晨,成都天府大道南段的一声碰撞打破了深夜的宁静。31岁的邓某某驾驶小米SU7与前方车辆相撞后,越过中央绿化带起火燃烧。

 

尽管多名路人徒手砸窗、动用灭火器救援,却因车门无法打开未能成功。最终消防人员用电锯破拆车门时,驾驶人已不幸身亡。

 

这起惨烈事故迅速引爆全网舆论。警方通报很快揭开了事故关键背景:经检测,邓某某涉嫌酒后驾驶机动车。

 

但舆论场并未止步于事故本身的追责,碰撞后车门无法开启的困境,让小米SU7的安全性能再度成为争议焦点。

 

有网友直言:“醉驾该担责,但不能掩盖车门打不开的问题”。

 

而半年前小米SU7曾因自燃事故致三名大学生遇难、近12万台车辆被召回的往事,更让质疑声浪雪上加霜。

 

三、直播间里的战场

 

事故发酵数小时后,情绪宣泄的矛头直指小米官方渠道——全网小米直播间率先遭遇舆论冲击。

 

几乎所有小米汽车门店的直播间都遭遇公屏上疯狂刷屏网暴。

 

原本正常讲解产品的主播们,瞬间被弹幕洪流淹没。“车门都打不开的车还敢卖?”“人命关天为什么不回应?”类似的质问密集刷屏。

 

直播间充斥“火化车”、“杀人汽车”、“电子垃圾”等侮辱性言论。

 

更有甚者把矛头指向主播,进行人身攻击与诅咒。有主播在直播中回应:“我们只是打工人,请停止攻击”。

 

不少主播在镜头前面露难色,有的女主播没见过这种阵仗,被整无语了,还有的直播时间没到只能含泪讲车,更多的主播最终被迫中断直播匆匆下播了。

 

到10月14日,大部分门店直播间选择了暂时关闭,当天开播的直播间数量大幅减少。而这些少数照常开播的直播间内,依然有大量评论在刷屏。

 

四、有组织攻击的真相?

 

这场网暴绝非偶然。某汽车行业分析师向笔者展示的监测数据显示:攻击呈现“车主-创始人-产品”三位一体的饱和式特征。

 

涉及小米汽车的10万条负面评论中,68%包含人身攻击,42%集中在21:00-24:00的“黄金时段”。

 

更关键的是,攻击者使用统一话术库:“水军”“韭菜”“工业垃圾”等词汇出现频率是正常讨论的27倍。

 

“这不是普通吐槽,是黑产公司的标准化作业。”曾参与某车企舆情项目的从业者李阳(化名)透露,

 

行业黑公关报价单显示:初级水军每条评论0.5元,带图带视频的“优质内容”5元/条,针对车主的“深度开盒”(人肉搜索)单次收费2000-5000元。

 

这种精准打击持续升级。9月,车主张先生发布赛道体验视频,评论区出现“下一个上绿化带的就是你”“移动棺材”等诅咒;

 

邓女士分享充电实测,被扒出家庭住址威胁“小心孩子”;

 

甚至有车主因在车友群讨论“车机流畅”,被人肉到公司举报“收黑钱”。

 

据不完全统计,2025年Q3小米车主删除的真实分享内容超2300条,B站、小红书相关话题活跃度下降67%。

 

五、行业的困局与未来

 

网暴受害者远不止小米车主。问界M9车主分享智驾体验,被刷“华为海军”;小鹏G9用户夸赞快充,遭怼“虚标王”。

 

某第三方调研显示,63%的新能源车主因害怕被攻击,选择“只点赞不发言”,28%的潜在消费者表示“不敢相信车主真实评价”。

 

这种寒蝉效应正在摧毁行业最珍贵的信任基石。

 

面对愈演愈烈的网络暴力,国家层面已出手。2025年9月,公安部“净网—2025”专项行动打掉汽车黑产团伙17个,查封“AI生成谣言”平台9个;

 

中央网信办启动汽车行业网络乱象整治,明确“禁止攻击车主个人隐私”“严禁捏造产品缺陷”。


IMG_256

 

小米、华为等车企也组建法务团队,2025年Q3累计起诉网暴者217起,胜诉率89%。

 

胜诉的邓女士成为标志性案例。她不仅获得6000元精神赔偿,更推动平台升级风控系统——

 

现在发布汽车相关内容,AI会自动识别恶意词汇,疑似水军账号需完成“真实车主认证”才能评论。

 

这种技术防御初见成效:10月小米车主分享内容的恶意评论率从41%降至9%。

 

IMG_256

 

在转单市场,那些曾经溢价万元的订单,现在就像烫手山芋一样在车主间传递。

 

车商们说,如今即便是2000元的回收价,也需要时间去找买家,原价转让更是难上加难。

 

而直播间里,主播们含泪下播的画面成为这场舆论风暴最直观的注脚。

 

销售们只能无奈地说:“我们只是打工人,请停止攻击”。


版权声明

本文部分图片源自网络

如涉及版权问题,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公众号联系

如需转载请向本公众号后台申请并获得授权


法律顾问

北京市炜衡(福州)律师事务所 赖成龙律师

相关文章

未登录 车友评论0人参与
0/500字
输入验证码: 点击获取验证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