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天眼查一则工商信息引发行业关注——山东理想汽车电池有限公司正式成立,注册资本高达3亿元,由理想汽车与欣旺达动力共同持股,双方各占50%。这一动作看似寻常,背后却隐藏着新能源战场的关键棋局。
一、8年“恋爱长跑”终成正果,合资公司早有预谋
理想与欣旺达的合作并非突然。从2017年首次携手,到2022年理想关联公司增资欣旺达4亿元,再到如今合资建厂,双方用8年时间完成了从“供应商”到“利益共同体”的转变。网友调侃:“这堪比娱乐圈爱情长跑,终于领证了!”
更有意思的是,欣旺达港股招股书显示,理想汽车已是其前五大客户(贡献营收5.8%)。如今从“客户”升级为“股东”,理想显然不愿只当“买单者”,而是要亲自下场掌控命脉。
二、自研电池成潮流?理想的反击与野心
在蔚来、比亚迪等对手纷纷自研电池的背景下,理想此举被看作“不得不跟”的战略选择。有网友犀利评论:“电池占电动车成本40%,理想再不自己干,难道永远给电池厂打工?”
合资公司涵盖电池制造、充电基建等全链条,意味着理想将直接介入核心环节。此前理想ONE因宁德时代电池供应问题导致交付延迟的教训,或许正是其“自力更生”的导火索。网友戏称:“宁德时代,你的‘理想’客户要单飞了!”
三、消费者能吃到什么“红利”?
对用户而言,这场合作可能带来三重利好:
1. 降价空间:自研电池有望降低整车成本,网友喊话:“L9能不能再降3万?”
2. 技术定制:专为增程式电动车优化的电池,或提升续航与安全性;
3. 充电体验:充电基础设施运营业务,可能推动理想超充网络扩张。
不过也有人担忧:“新公司产能爬坡需要时间,短期怕是画饼。”
四、行业暗战:车企与电池厂的“相爱相杀”
理想与欣旺达的深度绑定,折射出新能源行业新趋势——车企正通过投资、合资等方式反向“拿捏”供应链。此前广汽曾抱怨“给宁德时代打工”,蔚来则豪掷20亿自研电池。网友总结:“以前是电池厂卡车企脖子,现在车企要联手把绳子松一松。”
欣旺达则借此锁定大单,与头部车企深度捆绑。有业内人士分析:“二线电池厂正在用‘合伙制’挑战宁王霸权。”
从依赖供应商到合资建厂,理想汽车的电池自主之路已是开弓没有回头箭。网友调侃:“这像极了年轻人存钱买房——不想再付‘电池房租’了!”这场合作能否搅动动力电池格局,还需时间验证。但可以肯定的是,当车企纷纷把核心技术握在手中,新能源市场的竞争将进入更残酷的“贴身肉搏”阶段。
版权声明
本文部分图片源自网络
如涉及版权问题,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公众号联系
如需转载请向本公众号后台申请并获得授权
法律顾问
北京市炜衡(福州)律师事务所 赖成龙律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