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机版

主站 [切换]

首页 新闻 正文
这个豪华品牌怎么了?前三季度经营利润暴跌99%
行业动态 2025-10-28 09:42:00 5527浏览 编辑:51qc

收藏

分享

0

5527

曾日赚近1500万元的豪车品牌保时捷,如今三季度巨亏80亿元,利润同比暴跌99%,近百亿利润蒸发殆尽。

 

曾几何时,保时捷是豪华车市场名副其实的“印钞机”,2023年营业利润率高达18%。然而,最新的财报数据却令人瞠目结舌: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利润仅4000万欧元,较去年同期的40.35亿欧元暴跌99%。

IMG_256

这家豪车巨头究竟怎么了?

 

利润雪崩:从日赚千万到利润归零

 

保时捷的利润崩塌速度令人震惊。2025年前三季度,公司营业收入约为268.6亿欧元,同比下降6%。

 

更触目惊心的是利润表现:销售利润仅为4000万欧元,相比去年同期的40.35亿欧元,降幅高达99%。

 

销售利润率从去年同期的14.1%骤降至0.2%,几乎归零。这意味着保时捷这台“印钞机”已然熄火。

IMG_256

第三季度单季表现更为惨烈,亏损高达9.66亿欧元(约合人民币80亿元),创下公司史上首次季度亏损。

 

战略迷途:电动化急转弯代价沉重

 

保时捷利润暴跌的核心原因之一是战略调整的昂贵代价。

 

为叫停激进电动化转型,保时捷计提了约27亿欧元的战略重组费用。

 

这些费用主要用于工厂改造和电池业务调整。公司原计划2025年电动车销量占比达50%,但面对全球电动车需求放缓,不得不果断转向。

 

保时捷已宣布取消电池产能扩张、推迟电动Macan和Panamera车型上市,并将全新电动平台研发计划推迟至2030年代。

IMG_256

这一战略急转弯使得保时捷在燃油车和电动车之间陷入两难:既不能放弃传统的燃油车市场,又不能在电动车赛道落后太多。

 

中国市场失守:销量缩水四成

 

中国市场曾是保时捷的“摇钱树”,如今却成为业绩的最大拖累。

 

2025年前三季度,保时捷在中国市场累计销售仅3.2万辆,同比下滑26%。与2021年巅峰时期相比,销量缩水高达40%。

 

保时捷时任CEO奥博穆在2024年财报会上曾坦言,这主要源于中国市场的快速变化,保时捷未能及时跟上消费者需求的转变。

 

“中国市场年需求大幅下降,形势严峻。中国正在经历结构性变化,而我们的电动汽车发展速度比几年前预期的要慢。”奥博穆说。

IMG_256

内外夹击:关税重压与竞争围剿

 

除了内部战略问题,保时捷还面临外部环境的多重挑战。

 

美国关税政策持续施压,保时捷前三季度因此造成3亿欧元额外支出,公司预计全年损失将达7亿欧元。

 

为应对关税影响,保时捷计划在未来几个月针对美国市场上调售价,但这可能进一步抑制需求。

 

与此同时,在中国市场,本土品牌的崛起正疯狂蚕食保时捷的份额。

 

理想、问界等品牌在SUV领域直接冲击保时捷的市场地位,小米SU7 Ultra则以更低价格提供相近甚至更高的性能。

 

保时捷虽推出了Taycan等电动车型,但整体电动化进程滞后,2024年其新能源车交付占比仅27%。

 

转型阵痛仍将持续

 

保时捷将2025年定位为“转型谷底”,预计2026年起经营回报率将显著反弹。

 

公司预计全年销售回报率最高2%(去年为14%),全年业绩将因电动战略调整、放弃自产电池决定及重组成本承受31亿欧元冲击。

 

然而,业界预测,保时捷利润率重回两位数至少需要三年。

 

若中国需求持续低迷或美欧关税进一步升级,2026年的复苏可能延后。

 

 

保时捷的困境不仅是单个企业的挫折,更是整个传统豪华车转型的缩影。

 

其股价已较2022年上市时的发行价82.5欧元下滑了近58%,处于腰斩态势。

 

电动化激进冒进易踩坑,回头路同样代价高昂。

 

在电动化与智能化的行业浪潮中,没有任何品牌能够高枕无忧。



版权声明

本文部分图片源自网络

如涉及版权问题,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公众号联系

如需转载请向本公众号后台申请并获得授权


法律顾问

北京市炜衡(福州)律师事务所 赖成龙律师

相关文章

未登录 车友评论0人参与
0/500字
输入验证码: 点击获取验证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