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机版

主站 [切换]

首页 新闻 正文
合资新能源的反击:用中国的技术,卷中国的市场,定中国的价格?
行业动态 2025-09-30 14:14:00 5484浏览 编辑:51qc

收藏

分享

0

5484

曾几何时,当我们谈起合资品牌的新能源车,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:“油改电”、“智商税”、“落后一代”。但进入2025年,风向真的变了。丰田、本田们仿佛集体开了窍,推出的新车不再是高高在上的“试水之作”,而是真正开始卷配置、卷技术,最关键的是——开始卷价格了!

而这一次,把“桌子”掀得最彻底的,当属别克。

近日,别克中大型轿车——至境L7正式上市,官方售价17.39-21.99万元。如果这还不够震撼,那么旁边一行小字“限时权益价16.99-21.59万元”,无疑是向市场投下的一枚“深水炸弹”。

一、 “狼来了”的故事,这次是真的?

网友们调侃了这么多年“合资药丸”,但这一次,我们可能真的要重新审视这些“老牌巨头”的反扑了。

IMG_256

回想前几年,合资品牌推出的新能源车,往往比同级别燃油车贵上一大截,给人一种“为了应付双积分,没打算真卖”的感觉。但至境L7这个价格,意味着什么?

直接杀入国产腹地: 17万起步,买一台别克的中大型纯电轿车?这个价格已经与比亚迪汉、哪吒S、深蓝SL03(高配版)等一众明星国产车型高度重叠,甚至形成了“贴脸对决”的态势。以前是“合资溢价”,现在别克直接玩起了“平权”。

 

“降维打击”的既视感: 对于许多认品牌、看重传统车企造车底蕴的消费者来说,当别克的售价变得和国产主流品牌一样“亲民”时,他们的购车天平可能会发生倾斜。“同样的钱,我是不是可以买个别克?”这种想法会开始蔓延。

IMG_256

二、 网友喜闻乐见:我们等的就是这场“鲶鱼效应”

合资品牌“放下身段”,最开心的当然是咱们消费者。网友们的评论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种:

“打起来!打起来!”(看热闹不嫌事大型)
“好啊!卷得好!别克这一拳,我看比亚迪怎么接?”
“坐等国产阵营跟进降价或增配,鹬蚌相争,渔人得利,我等年底再下手!”

 

“早干嘛去了?”(恨铁不成钢型)
“要是三年前就有这觉悟,何至于被特斯拉和比亚迪按着打?现在知道疼了,知道要掀桌子了?”
“这说明以前利润空间有多大!现在被逼到墙角,才肯拿出诚意。”

“真香定律虽迟但到”(务实理性型)
“抛开品牌偏见,别克的底盘质感、NVH(静音性能)一直是在线的。现在三电和智能座舱跟上来了,价格还这么有诚意,L7确实进入了我的备选清单。”
“传统车企的制造工艺和售后体系还是有其优势的,这个价格,让我有理由去4S店实际体验一下了。”

IMG_256

三、 别克L7只是开始,合资反扑的号角已吹响

别克至境L7绝非个例。我们能看到:

丰田: 基于全新纯电平台的车型开始放量,设计也越来越对年轻人胃口。

本田: e:N系列的驾控体验口碑不错,价格也逐渐务实。

马自达: 虽然慢半拍,但也在新能源领域拿出了有自己独特个性的产品。

这些传统巨头一旦真正“醒过来”,其积累百年的供应链控制能力、规模生产成本优势、庞大的渠道网络和深厚的品牌认知度,将会爆发出惊人的能量。它们正在用“国产车的打法”来打国产车,这场战役,注定会异常激烈。

IMG_256

2025年,或许将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一个分水岭。合资品牌不再“躺平”,而是带着背水一战的决心加入战局。别克L7的“掀桌子价”,不仅是对市场的冲击,更是一个强烈的信号:新能源的下半场,是全方位、无死角的血战。

作为消费者,我们乐见其成。因为只有充分的市场竞争,才能倒逼所有车企拿出最好的技术、最诚意的价格。最终受益的,永远是我们这些“持币待购”的普通人。不过网友也别盲目跟风:合资车智能座舱响应速度仍比新势力慢 0.3 秒,部分车型 OTA 升级频率不足。建议试驾时重点测车机流畅度和智驾实用性,再结合品牌售后网点密度做决定。

 


版权声明

本文部分图片源自网络

如涉及版权问题,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公众号联系

如需转载请向本公众号后台申请并获得授权


法律顾问

北京市炜衡(福州)律师事务所 赖成龙律师

相关文章

未登录 车友评论0人参与
0/500字
输入验证码: 点击获取验证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