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机版

主站 [切换]

首页 新闻 正文
智能媲美电车,标配8155芯片成凯迪拉克新车最大亮点?
行业动态 2023-05-30 17:54:00 9761浏览 编辑:51QC

收藏

分享

0

9761

 

鲜少见三车同步上市的盛况,凯迪拉克一口气发布了CT6/GT4/XT4这三款新车。为了凑齐这三车同台亮相,凯迪拉克更是忍痛错过了上海车展这一巨大流量舞台。那么凯迪拉克这一布局,值得吗?

 

8181685373517_.pic

 

首先说这三台车,分别是全新CT6、全新4和全新XT4。从造型上来看,除了XT4与老款车型造型差不多,另外两款车型要么造型发生巨大改变,要么就是全新车型,从亮相初就赚足了眼球。

 

 

 

 

凯迪拉克新车售价

车型

全新CT6

全新4

全新XT4

指导价

35.97-46.97万元

21.97-30.97万元

22.97-27.57万元

 

 

从售价来看,凯迪拉克几款新车显然是带着诚意而来,其中4的起售价与CT4一致,成为如今凯迪拉克旗下售价最亲民的两款车型。而全新CT6的起售价比老款车型低了4万元,全新XT4起售价比老款车型低了3.2万元。

 

8181685373517_.pic8181685373517_.pic8181685373517_.pic

 

除了价格更低之外,三款新车还多了多项标配,例如均标配骁龙8155芯片,均标配驾驶辅助系统,33英寸9K屏等等。在智能化方面,不仅领先一众合资品牌竞品,甚至和自主品牌的新能源车相比,智能化表现都有一战之力。

 

8191685373745_.pic

 

可抛开更低售价与更智能化系统外,想再发掘三款新车更多的个性化亮点,似乎能打动人的惊喜就不多了。在此51君并不是指责三款车其他配置不好,相反的,即使凯迪拉克老款车型,在功能配置方面的表现也是相当出色。

 

在这以热度最高的旗舰车型CT6为例,该车更换了全新的造型设计,像是全新钻石切割外观、全新溜背造型、全新智能座舱等等,都能直观分辨出,这是与过去完全不同的一款新车。不少媒体、网友也认为这是换代的CT6。

 

b68a3086b8179f13e2d5178323122be8

 

可当51君将新老CT6数据进行对比后发现,两台车在核心部件方面,基本没有发生改变。例如两车尺寸基本相差无几,两车动力总成完全一致,甚至两车的能耗也基本没有差异... ...

 

新老凯迪拉克CT6对比

车型

全新CT6

22款CT6

尺寸

5223*1890*1473mm

5223*1879*1492mm

轴距

3109mm

前/后轮距

1618/1634mm

1617/1640mm

发动机

2.0T涡轮增压LSY

动力

237Ps/350N·m

0-100km/h加速

7.47s

油耗(WLTC)

7.59L/100km

7.49L/100km

 

通过上述部分参数对比不难看出,新老CT6在核心的平台、三大件,甚至调校上基本都没有做变动,只不过给新车型重新设计了一个造型风格,并增加了更多智能化配置。而这样的变动,与其说是换代,不如说改款更贴切。

 

按照这一思路来看,凯迪拉克三车齐发就能找到原因所在,许是底气不足,自觉三款车如果单独发布,技术上无法支持每款车型的一次独立亮相。因此在短板明显的情况下,倒不如集中展示,以起到“反套路”营销的效果。

 

8201685373748_.pic

 

对于凯迪拉克这般将“换壳”当“换代”的做法不知各位读者持怎样的看法。不过在51君看来,这倒不是什么有伤大雅的事情。

 

一来换代不改或微改核心部件是如今不少车企的通用做法,例如本田、大众等品牌皆是如此;其次CT6核心动力总成近些年来一直在自我升级、迭代中,例如如今符合国6b排放的发动机其实是2020年才升级的,并不算旧。

 

898e763e41e83dfa1f8e58513b20743d

 

再说最核心的底盘/平台,虽说上汽通用是从2016年开始国产凯迪拉克CT6,从年份讲这个底盘算“旧”了。但如今各家底盘技术已经相当成熟稳定,因此为了升级而升级也不是很有必要,不然像宝马3系那般反向升级,反而让人诟病。

 

因此在51君看来,只要凯迪拉克能不断与时俱进更新自家产品,像是主流的8155芯片。那么消费者就会认可其是完整的“新车”。

 

过去4月,凯迪拉克销量17,867辆,今年1-4月累计销量7.6万辆。从销量看虽然和BBA仍有较大差距,但基本已经稳坐传统二线豪华品牌的头把交椅。

 

 

能有如此销量表现一方面离不开凯迪拉克自身豪华的品牌定位,另一方面51君认为也和其“自主品牌式发展模式”离不开关系。简单来说,想尽办法造消费者喜欢的车。因此这个品牌虽然充满了大量争议标签,但这些也成为其独特生存之道。

 

回归到三车同时上市这一事件,或许是为了集中流量,或许是预算有限,或许是产品力不足,或许是之后有更多布局。但不论想法如何,在最终市场成绩出来前,各位读者不妨预测下,这几款新车之后能收获多少用户青睐呢?

相关文章

未登录 车友评论0人参与
0/500字
输入验证码: 点击获取验证码